专家为昭通市 “十三五”产业发展“把脉”
- 编辑:5moban.com - 18正如葛兰言(Marcel Granet)及其他杰出汉学家(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所说,中华智慧不需要上帝[17]。
良币被劣币驱逐,天下之亡亦近矣。原文参考文献: [1]萧萐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宋应星.天工开物.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 [3]吕坤.吕坤全集:上.北京:中华书局,2008. [4]王夫之.黄书//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王夫之.读通鉴论//船山全书: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6]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7]王夫之.周易外传//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8]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船山全书:第6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9]王夫之.礼记章句//船山全书: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0]王夫之.尚书引义//船山全书:第2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1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2]王夫之.宋论//船山全书:第11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3]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进入专题: 王船山 。
他强调要建立法治,通过法治来约束官员的行为规范,使之不敢任意妄为。[9]351实施礼治的第一步便在于统治者自身的作为合乎礼之法度,不可妄动妄为,在遵循天之诫命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推行礼治,将礼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规范与准则。王船山由严以治贪的思想生发出严以治吏与选贤用能的政治主张,力求肃本清源,维护百姓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一以百官受质之礼受之,立敬自上,而下莫敢不敬也。他说:以要言之,用人其尤亟乎!人而苟为治人也,则治法因之以建,而苟刻纵驰之患两亡矣。
此外,反腐倡廉的政策不仅表现在法制建设上,也体现在选官方面。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它主要分为吴派和皖派。
对此,李泽厚先生说,无论是‘格物致知或‘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无论是‘无极‘太极‘理‘气等宇宙观世界观,实际上都只是服务于建立这个伦理主体(ethical subjectivity),并把它提到‘与天地参的超道德(trans-moral)的本体地位。(《答何叔京二十九》)[23] 心有体用,未发之前是心之体,已发之际乃心之用。贵无就是以自然为本,反对人为设置的名教。[22]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23册),《朱文公文集》卷7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3376页。
(《朱子语类》卷14)由物物皆有理得出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遗书》卷19[19]),理(太极)就成了社会伦理性的,这就用自然法则之必然取代了伦常道德之应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遗书》卷5[20])即是必然性的,道德规范不再是由生活本身的来证实和保障的,而是由一个先验的必然性的理作为依据和标准,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其特点是侧重名物训诂,治学朴实无华,无信不征,以汉儒经说为宗,以求实切理为宗旨,但因其少有思想理论的阐述和发挥,而给人留下脱离现实,埋头故纸堆,为学问而学问的总体印象。
通过对不同理论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儒学从来都不是‘原教旨主义的,而是‘当代主义的。因此,在传统儒学那里,缺少了本源的观念层级。魏晋玄学,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出对两汉一统意识形态的反抗,帝国的纲常伦理遭到了否定和痛斥,玄学家以形上的本体为依据论证人的自然秉性和本真情感比纲常伦理更为重要,颠覆了汉代形成的三纲可求于天,将纲常伦理置于人的自然秉性和本真情感之上的观点,冲破了汉代大一统的思想禁锢,生命主体意识觉醒、自由精神高扬,无疑是思想上的大解放,呈现出与汉代截然不同的思想风貌。但另一方面,由于逐渐遮蔽了本源生活的思想视域,其思维模式大都属于形而上学,未必适应于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的当代社会生活。
其实,朴学家以纯学术的态度和方法,考订整理出儒学经典的本来意义和真实面目,剥去了自汉唐至宋明附会在儒学经典上的各种纲常伦理和说教,促使思想观念上冲决帝国统治下纲常伦理对人的压制。二、帝国儒学的兴盛——宋明新儒学:理学与心学 宋明新儒学的诞生同样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宋王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重建统治权威和伦理生活秩序,宋明儒学家通过理论建构的方式回应了这一时代课题,他们同样从形而上的宇宙本体(天道)下贯到人性论(人道),最终落实到政治伦理层面,突出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性。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进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传习录上》[31])。以天人感应为前提,董仲舒对天-君-民之间的关系做了权力等级的安排,天代表最高的意志并且具有最高的赏罚权力,而君王在人间的统治权是由天受命而来,这一方面,证明了君权神受的神圣性和合理性,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③]《礼记·大学》: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在其思维模式上,玄学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虽然他们对本真的生活、自然生命有深刻体会和感悟,但还是将其置于形下的层面,仍要以无这个形上本体作为其存在的依据,没有发现生命、生活、情感存在的本源性,因此,在其理论上没有自觉的表达,还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理论形态。
他提出鄙俗学而求六经,主张治经复汉,以复古作维新,从文字语言入手重新研究经典,其著《音学五书》,奠定了清代古音学的基础。[35] 即,以抽象的形上概念为最终根源,并没有开掘如孔孟那样的有本有源的思想视域,本源的生活依然被遮蔽着,思维也自然被限定在形上学的框架内,因此,宋明儒学的理论模式依然是形而上学的。
儒家的基本理论观念,如:仁义礼等也与阴阳五行观念相对应,为形下的伦理纲常提供了一个形而上的宇宙论基础。(《读大纪》)[22] 很明显,性就是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伦常道德规范,这一方面,继承了思孟心学派先验性善论的人性观,旨在挺立起一个先验的道德主体,另一方面,也将帝国统治所规定的伦常道德视为人人必须崇信的观念和必须服从的规范,礼法道德就此失去了情感的基础,而人的本真情感被边缘化为一个形下的末、用的存在,这在性本情末性体情用心统性情等观点中集中体现出来:性是天理,是未发,是道心,是仁、义、礼、智、信等德性。[36] 朴学作为清代的思想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当代。从整个帝制时期来看,儒学基本沿袭着由天道推出人道的逻辑进路,不断吸收各家所长,转换着理论形态,显示出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其发展是一个思辨性不断增强,内容不断充实,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魏晋玄学与思辨的佛道思想结合,遂形成了纯粹思辨性的形上学体系,涤除了汉代的神学色彩,代表着理性思辨的思维转向。黄宗羲认为盈天地皆心也(《明儒学案序》)[41],王夫之则以气取代理,都是以一个绝对的唯一的形而上者作为世界本体。
因此,虽然明清儒学由内容观念上的大突破,但其思维模式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因此,儒学在当代需要解构帝国儒学的形而上学理论模式,才能得以重建。
由是,董仲舒完成了从宇宙论到政治伦理的推理,借意志之天将君权和伦常等级秩序绝对化、神圣化,给社会政治伦理制度提供了形而上的哲学依据,儒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并且深入人心,为大一统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也奠定了此后两千年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基调。(原载于《当代儒学》第七辑,2015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7-83页) [摘 要]:为在当今时代复兴儒学,有必要重新认识儒学史。
[24]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14册)《朱子语类》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225页。理又是宇宙的所以然,万物的最终来源和依据、存在的法则,因此必须服从之,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
而要恢复儒学经世致用的本旨,需要返本知本,即以经学济理学之穷。这都是为证明人作为道德伦理化的存在才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可以说,宋明理学是一种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25]。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情是人心,是已发,是感性情欲。
[11] 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92年版,413页。其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基于帝制时代生活方式的一贯性。
今文经学则依据《公羊春秋》阐发孔子的微言大义,着意于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公羊学大家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通过天道运行对人事政治的附会,构建了一套具有神学色彩的形而上学理论体系,为大一统政治提供了哲学依据,其思路简单说来就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⑦]。可以说,儒学的理论形态无所谓纯粹,而只有常新,也正因为如此,儒学在帝制时代一直是思想主流。
[39]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何文光整理,中华书局,1961年版,1页。黄宗羲认为百姓才是天下的主人,君臣是共治天下的人,为官者应该为天下办事,而不是专为君主服务的仆妾。
[30]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17页。其思想核心可以用王门四句教来概括,即: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基于这样的思考,这里采纳黄玉顺教授的儒学历史分期的观点,将儒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有本有源的原创时期。而心的末用,是情,可善可恶,容易受到物欲的引诱或牵累,如果不加控制,情欲横流就会导致恶行。
[29]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页。[13] 从思维模式上看,玄学所谓的无与老子的无存在根本差异:老子的无是本源的存在本身,指无物,不是任何存在者。
冯友兰先生对此作了概括:董仲舒之主张行,而子学时代终。但就其思维模式和思想视域而言,明清儒学仍在传统儒学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框架下建构其理论的,并没有任何突破。
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这也是为何现代新儒家为何以内圣迟迟开不出新外王,返本却未能开新的原因所在。